CFA三級宏觀經濟的分析將分析視角由一國拓展到國際。一國宏觀經濟分析分為短期和長期兩個部分,短期分析主要探討經濟周期的話題,長期分析則重點關注經濟增長的理論。在國際視角下,經濟分析還需關注外部沖擊對于本國經濟的影響,以及一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聯關系。
什么是經濟周期分析?
分析師需要深入理解經濟變量與當前經濟環境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他們有效識別經濟“拐點”。拐點處會存在不可多得的投資機會,并且暗含了潛在的風險。為了有效地識別拐點,分析師需要展開以下分析。
1、當前經濟處于擴張階段還是緊縮階段?
2、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是什么?
3、是什么觸發了一個特殊趨勢的終結?
經濟產出增長的分析包括對周期和增長趨勢這兩部分的分析;前者關注影響企業利潤的因素,后者則決定資產類型的長期回報。
周期分析也可以分為存貨周期和商業周期,存貨周期時間簡短,通常持續2~4年,而商業周期時間較長,持續期為9~11年。但是在實務中,兩者的實際持續時長不太好確定,因為諸如戰爭等偶發外部沖擊事件會對其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
以下內容可以用于衡量經濟活動。
1、國內生產總值(GDP)。因為GDP衡量的是一國當年實際產出的商品總量,而非銷售商品總量,因此GDP與國民就業息息相關。
2、產出缺口。在這里,產出缺口被定義為潛在與實際GDP之間的差值(潛在GDP-實際GDP)。其中,潛在GDP是指一國傾其所有資源所能達到的產出水平。產出缺口可以是一個正數,也可以是一個負數。潛在GDP大于當前實際GDP,即產出缺口為正,表明經濟運行放緩,有較小的通脹壓力;而潛在GDP小于當前實際GDP,即產出缺口為負或者產出缺口較小時,表明經濟運行強勁,通脹壓力較大。很多經濟學家都以產出缺口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標準,但是經濟趨勢運行的路徑也可能受到科技進步和人口環境的影響。
3、衰退。它是指大范圍的經濟下滑的現象,通常表現為GDP超過連續兩個季度的下滑。
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潛在GDP是一國傾其所有的產出水平并且代表了該國的最大產出水平,為什么還會出現真實GDP大于潛在GDP的情況呢?究其原因,GDP是以貨幣形式呈現的,所以它不僅反映了一國的產出水平,同時也反映了一國的通脹水平,如果一國通脹率過高,并且反映在了實際GDP上,那么此時就會出現實際GDP大于潛在GDP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