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市場”?理論上說,市場(market)包括了所有風險資產或者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包括股票、債券、實物資產甚至是人力資本。
然而不是所有資產都是可交易的,也不是所有可交易資產都可以投資。舉例來說,印度的泰姬陵是一項不可交易資產。同樣地,人力資本是一項不可交易資產。此外,因為對某些投資者存在限制,可交易資產也許不能投資。舉例來說,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都是可交易的,然而A股只對中國投資者開放,反之B股對國內國外投資者都開放。對沒有在中國定居的投資者來說,A股是不可投資的,也就是說不能作為投資的對象。
如果我們考慮所有的股票、債券、實物資產、大宗商品等,那么可能有成百上千的資產是可交易可投資的。“市場”應該盡可能多地包括這些資產;之所以強調盡可能是因為要在一個風險組合中包括所有的資產是不現實的。即使技術和互聯市場的進步使跨越主要股票市場交易更容易,但除非在發達國家,我們依然不能輕易投資其他類型的資產。
在下面的章節中,我們定義狹義的“市場”,這樣做既實際又便捷。本國或一個區域的股市指數常常作為市場的代表,因為股市交易活躍并且是本地投資者最容易投資的方向。在這里,我們運用標普500指數作為市場的代理量。在美國這個指數通常被分析師用作市場表現的基準。它包括500只在美國上市市值最大的股票并且按照市值(價格乘以流通股票的數量)加權。
標普500指數占據了美國整個股市市值的80%,因為美國股市代表了世界市場的32%,所以標普500指數代表了全球交易股權的25%。我們對市場的定義沒有包括非美國股票、債券市場、不動產和其他的資產種類,因此市場收益和市場風險溢價分別是指美國的權益收益和美國的權益風險溢價。對于我們的討論來說,這個代理量已經足夠了,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擴大可交易資產相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