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對沖基金的業績是對沖基金業界的主要問題。下面我們首先討論對沖基金的收益和風險的計算方法。
1.收益
對沖基金的數據一般是每月公布一次,那么1個月的持有期收益率為
如果需要計算年化的收益率,一般是按照一年12個月進行連續復利,如果是每季度報告一次業績的話,則按一年4個季度進行連續復利。然而年化的頻率是會在數字上影響對沖基金收益的:
很多基金在每季度(甚至頻率更小)會有資金的流入或者流出。
在計算回撤率(drawdown,下文會詳細講解)時,我們通常計算的是一年中的回撤率,而不是每月計算一次,然后再進行復利,因此會低估虧損。
對沖基金中運用了大量的杠桿與衍生品,這些因素如何在計算收益時進行考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通常來講,在計算收益時,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假設這些資產全部是以自有資金投入的,也就是說忽略了杠桿的作用,所以對沖基金中的杠桿只影響組合中的權重,而不影響組合的收益。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衍生品。
對于衡量投資期內對沖基金收益的一致性,投資者通常會采用移動平均的方式(rolling return,RR)來計算收益。這樣做的好處除了可以判斷收益率的一致性以外,還可以幫助投資者識別收益有無周期性。
比如基金的存續期為3年,36個月,投資者的投資期為12個月,所以我們需要計算12個月的平均收益率。移動平均的方法就是依次計算出1~12月的平均收益率,2~13月的平均收益率,3~14月的平均收益率,以此類推。
2.波動率
對于傳統投資來說,收益率的標準差是最常見的衡量業績風險的指標。對于對沖基金來說,標準差也被用于衡量風險,通常是按月計算的,年化的標準差計算方法如下:
年化的標準差=每月的標準差×√12
如果用上式進行轉換的話,有兩個假設條件:①每個月的收益之間是序列不相關的;②收益呈正態分布。
但是,前文也提到過,對沖基金的收益大多呈現出尖峰和負偏態的分布,也就是極端值發生的概率比較高,與正態分布的假設不符。所以標準差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對沖基金真實的風險。
3.跌勢差
跌勢差(downside deviation)是另一種衡量風險的指標,它只衡量低于某個門檻值的偏離程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r*為門檻值(threshold),如果收益大于門檻值,則取值為零。門檻值既可以為零,也可以為任意值。如果門檻值為每月收益的平均值,那么我們把跌勢差稱為半方差(semideviation)。
4.回撤率
另外一種衡量風險的指標是回撤率(drawdown),它是一段時間內的最大凈值(最高水位)與最低點的差值。最大回撤率(maximum drawdown)則是高水位與接下來的最低點的最大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