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是CFA考試財務科目中一個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下面小編就講講DTA和DTL怎么計算?
DTA和DTL怎么計算
CFA考試的教材中給出了兩種方法:
一種稱作I/S法,即從損益表出發,根據財務報表和稅務報表中科目認定的不同比較出兩份報表中稅收的不同。這里先明確一對概念——Taxes payable&Income tax paid。Taxes payable是公司Financial Report中的項目,表示公司認定自身本年度應繳稅收,而Income tax paid是Tax report中的項目,表示稅務部門認定公司本年度應繳稅收。那么*終公司到底交出去多少錢的稅呢?當然是Income tax paid,首先從paid這個時代就看以看出這筆錢已經是既成事實了,而后納稅是公司義務不是愛心捐款,你覺得你該繳多少不重要,稅務部門認定多少才算數。
如果出現一筆收入公司希望明年認定,而稅務部門今年就對其認定并征稅了,那公司就獲得了一項權益——在明年的財務報表上認定這筆收入的時候無須再次交稅——既然是權益,當然就在B/S上產生一個名叫DTA的asset;如果出現一筆收入公司希望今年認定,而稅務部門決定明年認定,今年不對其征稅,那公司就產生了一項義務——在稅務部門認定這筆收入時自覺履行納稅義務——既然是義務,當然就在B/S上產生一個名叫DTL的liability。
另一種稱作B/S法。在前面的I/S法中我們先從損益表出發,算出納稅差異,然后根據公司是獲得Asset還是產生Liability決定在B/S上計入DTA還是DTL。這種方式思路上稍微繞一點,但是關系上卻比較直觀。而B/S法相比I/S法雖然更直接,但是理解起來更復雜。不過既然說了要白話CFA考試,這里中博小編就會用平實的大白話讓同學們都能明白B/S法的精髓。
B/S法之所以復雜源于稅基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收入要納稅大家都能理解計算也很直觀,但是在B/S法中除了有Tax base of asset(資產稅基)還有Tax base of liability(負債稅基)。欠的債也要納稅?這一點大家就覺得很難理解了。其實這里主要是涉及到一個tax duductible的概念,Tax base of liability可以用來抵扣應繳稅收,換句話說認定的Tax base of asset越多要交的稅就越多,認定的Tax base of liability越多要交的稅就越少。
具體操作來說就是如果Tax report中的Tax base of asset大于Financial report中的Tax base of asset,則在Financial report中計入DTA;如果Tax report中的Tax base of liability大于Financial report中的Tax base of liability,則在Financial report中計入DTL,*后再將Financial report中的DTA的DTL進行net即可。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比如稅務部門認為公司可用于計稅的Asset有10萬,但是公司自己認為只有8萬,怎么辦?那大哥都說了有10萬那就有10萬咯,那差的2萬呢?Asset不夠,DTA來湊,計入2萬的deferred tax asset即可。同理大哥說我有10萬Liability,我自己賬上只有8萬的情況,Liability不夠,DTL來湊,計入2萬的deferred tax liability即可。
舉幾個例子,比如對折舊的處理,稅務部門要求用加速折舊法,如果本公司用的直線折舊法,那么因為直線折舊法在*初的幾年折的慢,會導致公司的Asset價值高于稅務部門認定的Asset,Financial Report上產生一個負的DTA配平,取正后計入一個DTL。比如研發費用,稅務部門認為應該capitalized進資產然后進行攤銷而公司將其看作expense一次性扣除,這就造成了稅務部門認定的Asset超過公司的Asset,Financial Report上計入一個DTA配平。比如Warranty,公司在交易發生時就認定了Warranty的義務,但是稅務部門認為在Warranty沒有實際發生以前都不應該計入這項義務,這就造成了稅務部門認定的Liability小于公司的Liability,Financial Report上產生一個負的DTL配平,取正后計入D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