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包括國家統計局系統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筑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報酬、價格、住戶收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如交通運輸、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國際收支統計資料;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匯總法。基本計算方法采用國際通用的現價和不變價計算方法。
人們會發現,不同時期發布的同一年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往往不一樣,這是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有個不斷向客觀性、準確性調整的過程。
首先是初步估計過程。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先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據統計快報進行初步估計。
統計快報比較及時,但范圍不全,準確性不很強。初步估計數一般于次年2月份發表在《中國統計公報》上。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統計年報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重新進行核實。年報比快報統計范圍全,準確度也高,采用這類資料計算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是初步核實數,一般在第二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公布。
至此,工作還未結束,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用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
三次數據發布后,如果發現新的更準確的資料來源,或者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為了保持歷史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還需要對歷史數據進行調整。我國在1995年利用第一次第三產業普查資料對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過一次重大調整。
人們會發現,不同時期發布的同一年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往往不一樣,這是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有個不斷向客觀性、準確性調整的過程。
首先是初步估計過程。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先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據統計快報進行初步估計。
統計快報比較及時,但范圍不全,準確性不很強。初步估計數一般于次年2月份發表在《中國統計公報》上。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統計年報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重新進行核實。年報比快報統計范圍全,準確度也高,采用這類資料計算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是初步核實數,一般在第二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公布。
至此,工作還未結束,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用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
三次數據發布后,如果發現新的更準確的資料來源,或者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為了保持歷史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還需要對歷史數據進行調整。我國在1995年利用第一次第三產業普查資料對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過一次重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