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個經濟體中,在某一個時點流通中的貨幣總量。由于許多金融工具具有貨幣的職能,因此,對于貨幣的定義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如果貨幣僅指流通中的現金,則稱之為M0;狹義的貨幣M1,是指流通中的現金加銀行的活期存款。這里的活期存款僅指企業的活期存款;而廣義貨幣M2,則是指M1再加上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貨幣供應量是中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操作目標。
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貨幣估計口徑不完全一致,但劃分的基礎依據是一致的,即流動性大小。所謂流動性,是指一種資產隨時可以變為現金或商品,而對持款人又不帶來任何損失,貨幣的流動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轉次數就不同,形成的貨幣購買力及其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也不一樣。
一般說來,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或貨幣性,隨時都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過程,從而影響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隨時支取、隨時簽發支票而進入流通,因此其流動性也很強,也是影響市場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資產,如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雖然也是購買力的組成部分,但必須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進入市場購買商品,因此其流動性相對較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不如現金和活期存款來得迅速。
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劃分
按流動性標準劃分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對中央銀行而言,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這種貨幣供應層次的劃分,有利于為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決策提供一個清晰的貨幣供應結構圖,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貨幣運行態勢,并據此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調控;
另一方面,這種貨幣層次劃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銀行分析整個經濟的動態變化。每一層次的貨幣供應量,都有特定的經濟活動和商品運動與之對應。通過對各層次貨幣供應量變動的觀察,中央銀行可以掌握經濟活動的狀況,并分析預測其變化的趨勢。
美國自70 年代以后,面對各種信用流通工具不斷增加和金融狀況不斷變化的現實,先后多次修改貨幣供應量不同層次指標。到80 年代,公布的情況是:
M[1A]=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
M[1B] = M[1A]+可轉讓存單+自動轉帳服務存單+信貸協會股票+互助儲蓄銀行活期存款
M2 = M1B+商業銀行隔夜回購協議+歐洲美元隔夜存款+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儲蓄存款和小額定期存款
M3 = M2+大額定期存單(10 萬元以上)+定期回購協議+定期歐洲美元存款
L = M3+銀行承兌票據+商業票據+儲蓄債券+短期政府債券
而日本的貨幣量層次劃分又不同于美國,中央銀行控制重心也有很大差異。其劃分方法為:
M1=現金+活期存款
M2 = M1+企業定期存款
M1 + CD = M1+企業可轉讓存單
M2 + C = M1+定期存款+可轉讓存單
M3 = M2+CD+郵局、農協、漁協、信用組合、勞動金庫的存款+信托存款以上美國和日本對貨幣量層次的劃分,既考慮了貨幣的流動程度,同時也充分顧及本國金融體制、金融結構、金融業務的狀況。
我國從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國人民銀行按季向社會公布貨幣供應量統計監測指標。參照國際通用原則,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將我國貨幣供應量指標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M1+城鄉居居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托類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其中,M1 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量,流動性較強;M2 是廣義貨幣量,M2與M1,的差額是準貨幣,流動性較弱;M3 是考慮到金融創新的現狀而設立的,暫未測算。
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修訂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我國現行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1]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單位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居民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Quasi-money),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English Terms英名名稱中文翻譯詳細解釋
M1Money Supply definition 1貨幣供應量M1貨幣供應的一種,包括所有實質金錢,例如紙幣與硬幣,也包括活期存款,即支票戶口及即期戶口
M2Money Supply definition 2貨幣供應量M2貨幣供應的一種,包括貨幣供量1,加所有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及非機構性貨幣市場基金
M3Money Supply definition 3貨幣供應量M3貨幣供應的一種,包括貨幣供應量2,加所有大額定期存款、機構性貨幣市場基金、短期購回協議,以及較大型流通資產
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貨幣估計口徑不完全一致,但劃分的基礎依據是一致的,即流動性大小。所謂流動性,是指一種資產隨時可以變為現金或商品,而對持款人又不帶來任何損失,貨幣的流動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轉次數就不同,形成的貨幣購買力及其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也不一樣。
一般說來,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或貨幣性,隨時都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過程,從而影響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隨時支取、隨時簽發支票而進入流通,因此其流動性也很強,也是影響市場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資產,如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雖然也是購買力的組成部分,但必須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進入市場購買商品,因此其流動性相對較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不如現金和活期存款來得迅速。
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劃分
按流動性標準劃分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對中央銀行而言,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這種貨幣供應層次的劃分,有利于為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決策提供一個清晰的貨幣供應結構圖,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貨幣運行態勢,并據此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調控;
另一方面,這種貨幣層次劃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銀行分析整個經濟的動態變化。每一層次的貨幣供應量,都有特定的經濟活動和商品運動與之對應。通過對各層次貨幣供應量變動的觀察,中央銀行可以掌握經濟活動的狀況,并分析預測其變化的趨勢。
美國自70 年代以后,面對各種信用流通工具不斷增加和金融狀況不斷變化的現實,先后多次修改貨幣供應量不同層次指標。到80 年代,公布的情況是:
M[1A]=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
M[1B] = M[1A]+可轉讓存單+自動轉帳服務存單+信貸協會股票+互助儲蓄銀行活期存款
M2 = M1B+商業銀行隔夜回購協議+歐洲美元隔夜存款+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儲蓄存款和小額定期存款
M3 = M2+大額定期存單(10 萬元以上)+定期回購協議+定期歐洲美元存款
L = M3+銀行承兌票據+商業票據+儲蓄債券+短期政府債券
而日本的貨幣量層次劃分又不同于美國,中央銀行控制重心也有很大差異。其劃分方法為:
M1=現金+活期存款
M2 = M1+企業定期存款
M1 + CD = M1+企業可轉讓存單
M2 + C = M1+定期存款+可轉讓存單
M3 = M2+CD+郵局、農協、漁協、信用組合、勞動金庫的存款+信托存款以上美國和日本對貨幣量層次的劃分,既考慮了貨幣的流動程度,同時也充分顧及本國金融體制、金融結構、金融業務的狀況。
我國從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國人民銀行按季向社會公布貨幣供應量統計監測指標。參照國際通用原則,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將我國貨幣供應量指標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M1+城鄉居居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托類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其中,M1 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量,流動性較強;M2 是廣義貨幣量,M2與M1,的差額是準貨幣,流動性較弱;M3 是考慮到金融創新的現狀而設立的,暫未測算。
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修訂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我國現行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1]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單位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居民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Quasi-money),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English Terms英名名稱中文翻譯詳細解釋
M1Money Supply definition 1貨幣供應量M1貨幣供應的一種,包括所有實質金錢,例如紙幣與硬幣,也包括活期存款,即支票戶口及即期戶口
M2Money Supply definition 2貨幣供應量M2貨幣供應的一種,包括貨幣供量1,加所有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及非機構性貨幣市場基金
M3Money Supply definition 3貨幣供應量M3貨幣供應的一種,包括貨幣供應量2,加所有大額定期存款、機構性貨幣市場基金、短期購回協議,以及較大型流通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