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簡單統計各種指數增強基金跑贏大盤的比例來評價指數增強基金的業績?
從普通投資者的角度,這是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根本不需要討論,是否跑贏大盤,往往是股票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沒有之一。
從專業分析師的角度,一定會覺得這種分析不可理喻,不專業,不合理,不靠譜。為什么呢?因為從“專業”的角度,指數基金的“考核標準”是對自己跟蹤標的指數的偏離程度,也就是跟蹤誤差;對于指數增強基金,“考核標準”應該是保證跟蹤自己宣稱標的指數的前提下,具有超額收益的能力。
對于指數增強基金,既然我們希望偏離程度小,為什么又希望具有超額收益呢?對于一天的收益,沒有偏離就是基金表現和指數相同,也無所謂超額收益。專業分析師所謂的偏離程度,是統計學意義上的平均偏離,但這不是平均數,而是對每一天的絕對偏離計算標準差,來刻畫每天目測到變化背后的實際程度。
計算這個標準差的統計學意義在于,如果每天目測的偏離程度有隨機因素,在隨機因素是正態型分布的前提下,每天偏離度的絕對值以65.3%的概率不會超過這個標準差,以95.4%的概率不會超出兩倍標準差,以99.7%的概率不會超出三倍標準差。當然,正態分布是個參考,實際上什么分布,誰都不知道。?
第一,投資目標與范圍。投資目標與范圍不同的基金,其投資策略、業績比較基準都可能不同。
第二,基金風險水平。根據風險報酬理論,投資收益是由投資風險驅動的,風險越大,所要求的報酬率越高。
第三,基金規模,基金存在有些固定成本,如研究費用和信息獲取費用等。
第四,時期選擇,同一基金在不同時間段內的表現可能有很大差距。